如何做好一个漫画编辑

让你的领导教你啊。

——全文完。

 

 

当然,这是开玩笑。

如何做好一个漫画编辑,其实是一个很迷的问题。

这个问题存在于漫画行业中很久很久,但是从来没有人去解决它,也好像没必要去解决,所有的编辑都是「到时候该干嘛就干嘛」。

其实要解决「如何做好漫画编辑」这个问题之前,还有一个更大的不解之谜,就是「漫画编辑都是哪儿来的?」

哪儿来的?石头里蹦出来的?

有的人似乎知道答案,呼之欲出,很奇怪为什么笔者会提了这样简单的问题。

 

一、漫画家是哪儿来的

 

「漫画编辑都是哪儿来的」这个问题,很难回答的。

但是我们可以先回答另一个问题——「漫画家是哪儿来的?」

漫画家,如同其他的什么「家」,是某个行业的熟练人才、成熟代表、专业画手。要成为画漫画的成熟代表,就是靠多画多练成就而来的。作品代表了他们的水平,所以水平差的人冒充不了漫画家。

不是吗?

刚才对于「漫画编辑是哪儿来的」有答案的人,是不是语塞了?

原来是要这样回答啊。

那么——

 

二、(国内)漫画编辑是哪儿来的

 

无差别招聘招来的。

所以漫画编辑可能是任意无差别无经验无关系之人,但是在面试时,表达了自己对动漫的热爱以及自己对动漫亲身制作的无能。

至少现状是这样。

漫画编辑一般来说比较固定的工作有——

收稿/审稿/评稿(给漫画家意见)/统计数据/分析数据等。

按照不同所属还可能有嵌字/修图/翻译/简单平面设计/排版等工作。

如果还有,那也是一些和漫画无关,和平台职能架构有关的琐碎事。

所以这个职业本身的天花板并不高,是辅助。

但是一旦把编辑剥开来讲,看上去与漫画没什么关系而且经验欠缺时,很多编辑都会底下羞愧的头。

一种莫名的羞愧感,从何而来呢。

从日本来。

 

三、日本漫画编辑的传说

 

其实在《食梦者》之前,日本漫画编辑的传说在国内业内就不绝于耳。

《重版出来》更是让编辑看了有股热血在涌动。

无论是编辑界还是画手界,对于漫画编辑的期望都很高,有时甚至比画手的要求还高,这都是日本带来的印象。

而国内为什么那么崇尚日本编辑那一套呢,因为当你把那一套拿来时,你似乎就有了对作品指手画脚的底气,虽然作品没有一条线是你画的,但是感觉你也是其中一份子。

然而每每用日本的编辑神话去反观国内的时候,大家都会不由得叹口气。

那么国内编辑要怎么做才能做好、做优秀呢?

 

让《食梦者》和《重版出来》教你啊。

——全文完。

 

然而看了那两部作品,其实你也不知道应该怎么做。里面也没说什么,相反《重版出来》里面的编辑形象,其实更贴近于笔者刚才说的「就是收收稿统计下数据」的文职工作。只不过《重版出来》里对于一些精神和价值观的烘托比较三观正。

所以,在笔者看来——

 

四、做好漫画编辑有两种方向

 

做好漫画编辑,可以有两种方向。

一是做好本职工作就可以了,不就是个普通文员嘛。如果你不背负日本编辑神话的话——你其实和动漫界关系很小。不要给自己空背负一些有的没的,人家作品好不好都和你关系不大。

中国动漫界的兴衰让作者们去背负就好了,不是说没编辑什么事,但是你没水平还要硬插一脚,觉得国漫兴衰自己也有一份力的,那是玩笑。

「你没水平还要硬插一脚」这话我就放在这里,那些真当自己是一回事的编辑,请对号入座。

笔者遇过一些朋友当编辑的,后来不做了,自己当画手作画去了。这就是最好的解决方法。很多编辑看到自己本职工作没有上升空间,就拿着日本那一套,觉得自己有权对作品指手画脚了,这就是「我不行,我就不上,我就BB」。

 

另一个方向,则是如果你真的要做干涉作品的编辑。你真的要扩大编辑对于作品的影响力,你就需要保证,你做的都是对的。

你要一个刚毕业,画画不行,又没有什么工作经验,甚至还不是动漫专业的「大孩子」,看过几年火影海贼,保证做什么都是对的。

天方夜谭。

这也是为什么国内编辑混乱的原因——球队的教练是卖奶茶的。简单来说就是,掌控作品和画手的人,并不存在经验的积累,更不要提有什么专业的判断。

 

那么前面说了那么多,都是为了以下要说的——

不是「如何做好一个漫画编辑」。

而是「在编辑职位上,如何保证你做的事情,都是对的」。

优秀编辑怎么做,笔者不敢教。

但是正确编辑怎么做,我敢说。

最重要的一点——我不说,谁来说,有谁说过?让领导教你?让电视剧教你?

所以如果以下内容你觉得有用,请记得是笔者先说的。(为什么这么讲,因为很烦很多编辑把日本那套拿来说事,请用笔者这套说事)

如果以下内容你觉得没用,会比你的编辑更没用吗?

 

五、正确的编辑要做到「三不站」和「一个没有」原则

 

编辑的位置非常尴尬,前面已经提过,本身编辑的职能,就和作品关系不大。(国内)

要保证自己做的事情是正确的,首先要做到「三不站」。

 

1、首先,不站在读者角度去看作品

 

很多时候我们都说,编辑是你的第一个读者,你要先过了编辑这一关。

这里笔者跟你说,错。

如果你站在读者角度去看待一个新投稿,那无论是公司还是作者都要你何用?你就是个得了便宜、可以优先阅读的普通路人罢了。

一个普通路人,有什么好了不起的。

所以你不能是普通读者,更不要和作者说「我给的意见很客观!就算是普通读者看了也一定会这么说的!」

你说过这句话吗?如果有,那么现在的情况是——你和作者两人意见相左,而你表示你是正常人,所以作者有病。

如果有一天发现是你自己有病,那就太晚了。

 

所以不要用普通读者的眼光去看作品,而是可以简单地用打分制——

比如说画功大概多少分,分镜表达大概多少分这样。

把复杂的主观艺术化为简单、直接、机械化的打分,才是最客观的客观。

 

而最高分的标准,可以用已有的作品去代表。

各项都及格,总分又不错的作品,就可以考虑了。这能够做到「最不干涉的干涉」。

因为很多时候,很多作者或作品其实都有小毛病,而真正的读者看了,其实是会忽略掉的——不,读者会忽略掉哪个毛病,你根本不知道,因为世界上有各种各样的读者。

所以,既然你是编辑,所谓的「质量」问题,你就用打分制去衡量就好了。而且打分制有个好处,就是即使多个编辑一起去看一部作品,也能有一个系统来统一不同编辑的评价。

打分制不代表绝对的正确,但是撇除了不正确——让你少说很多丢脸的废话,要知道编辑反馈这事,你和作者说得越详细越丢脸,越表露出你的不专业。

举例——「我觉得你的画功,大概是5分这样子,我给你看看」然后拿出自家平台里你把画功定位为5分的作品给对方看,对方就明白了,要画的比这个好就赢了。

把编辑和画手的矛盾转化为画手和画手的矛盾……懂?

 

2、不要站在作者角度去看作品

 

有些编辑自以为看过不少名作,自己也会画一点,就很把自己当回事,整天一副「如果老子去画的话你们都得完蛋」的样子,批起作者来很负能量。

如果这种人是比较诚恳谦卑的,他们又会是「替作者着急」的热心肠。

整天替作者想剧情。

关于这一点,笔者以前很多的文章都有说过——不要替作者去想剧情,有本事你让作者去「选剧情」。

作者有创作瓶颈时,能够给出大量的帮助,制作有大量素材和参考资料的「素材库」。作者不知道剧情怎么走时,能够马上举出他人的例子,并且列举,同时不要逼作者选择,因为那些只是启发,作者很可能看过后想出新的路子。

你永远不能是作者,所以一旦作者成为了长期合作对象,你就必须补足他的所有不足。所以日本编辑形象中,很多时候看起来编辑就像个保姆。

我们这些看漫画多的人,大都看过一个中二的论调——你永远不会成为我!你没资格决定我的人生!

编辑就是如此,你那么行你自己画去啊!如果是BB,就做军师,军师就是分析战局,这样做会怎样,那样做会怎样的人。

如果军师说的意见不需要论证,那他就是将军了——选择权必须在将军手上,他才是将军。

而要做到这一点,你真的需要见多识广,而且刻意地把这些资料都存在一个地方以便调用。这简单吗?不简单!

最烦就是前几年,一些三句不离「冰与火」的人,说什么都能给你说一堆冰与火的「编剧道理」,前两年则是「一拳超人」理论居多。一个角色死不死,他能给你编一大堆道理。

最经典的就是笔者遇过一个冰火迷,经常感慨「冰火虽然死了很多人,但是你看每个人的经历,他们都是死得很有道理的!作者好棒,每个角色作死的伏线埋得很棒」——卧槽,《三国演义》了解一下?

作品死人,你怎么说都行。就好比日漫的主角都是在作死的,大家都知道主角不会死。突然主角挑战强敌死了,难道还是因为昨天吃了过期的罐头?

 

关键来了,怎样才算是「不站在作者立场」、「当一个军师」呢?

就是说意见,不带道理,而带例证。

两个人意见不同,就是「你有你的道理我有我的道理」,所以,不能跟作者讲你的道理。

你可以这样说——这部作品和你的想法很像,他是这样处理的,突出了这个点,我感觉很棒。而另一部作品,却用了搞笑的方式去诠释这个悲伤的时刻。

然后作者看到你的举例,悟到了什么,是他的事。

把作者剥离作品,只会后患无穷。

 

3、不要站在老板的角度去看作品

 

「你这样的作品,我们老板/主编不会喜欢的」像这样的话,或许也不少见了。

这句话既是错的又是对的。

我又不是要和你老板结婚,你一旦这么说,你整个人的专业性都会被拉低,平台的专业性也被拉低。

但同时,正是因为这部作品不够好看,你才会这么讲。如果作品够棒,哪怕不太适合老板口味,你也会想给老板看下。

 

老板肯定是有他的需求,公司肯定也是有方向,但是这些东西会变得比变天还快。

有些编辑,是没有自己的想法的,但是作为员工,他会揣摩老板的想法,渐渐地自己的心里就有了一套谄媚用的「道理」,而解释这个道理的道理,并不会真的被说成是老板的喜好,而是「这样比较好卖」。

 

老板的喜好是无法阻挡的,其实也没必要阻挡。但是不要只做老板的传声筒,让自己变得不专业、不靠谱、推卸责任。要有自己的想法,而自己的想法只能是——如何让作品变得很好。

所以,当老板和作品出现矛盾,或者老板想要插手某部作品时,作为编辑,就要尽可能地将两者划分界限。

其原则是这样的——老板你要的这个事情,是作品要达到的目标,而要达到这个目标,有很多种方法,至于用什么方法,我和作者去讨论。

不要让老板直接插手创作的细节,但是关于这一条,因为不同老板各有不同,无法详尽说清,只能说遵守「不要站在老板角度看作品」这个原则就好。

 

很多年轻人会觉得,工作时不背锅会比较能保住工作。如果遇到老板想要插手某部作品时,锅自然在老板身上,这看起来好。其实要敢背锅,常背锅,你才有经验的积累。

不要把老板和画手的矛盾放任他们自己去玩,这样只会毁了作品,因为两者的距离太远了,隔山打牛最后死的还是作品。

 

4、没有谁能知道将来什么作品会火

 

没有。

 

关于这一点,以前出版业就做得很好,百花齐放就好,一旦作品大卖,就加印嘛。

选择了做编辑,你就是选择了面向任何有可能的作品。

很多时候为什么编辑会「插手」作品的创作,是因为任何作品都是「这样会不会火」的一个测试,刚好遇到了自己感兴趣的题材,所以肤浅的编辑控制不住自己了,想要试试自己一直以来的某个想法,所以就主观地干涉别人的创作。

请放弃你自己的任何念头,好就是好,不好就是不好,尽可能地用客观元素去衡量,然后静观其变,吸收经验。

很多说过「这样子肯定火」的人,后来都当自己没说过这句话,为什么?——因为他只是个编辑,他并没有真的参与到制作中去,说白了就是吹一波自己很牛逼很有远见,作品不行的话,锅给作者自己背。

 

没有谁能知道将来什么作品能火,而在已知某个题材很火的情况下,也还是要做出特色,毕竟像我者死,学我者生。

 

六、总结

 

在这篇文以前,笔者深深体会过做编辑,是没有人教你该怎么做的。

而最操蛋的是,也没见哪个编辑就自己去思考编辑应该怎么做。

把日本那一套拿过来说事,是永远说不到细节该怎么做的,而且也只是为「编辑更好地干涉创作」增加了一个理由。

而这篇文,也只代表了笔者一己之见,希望有启发。

 

总结来讲,此文之前,笔者常听见的是,编辑要多多了解动漫,常看常听常学动漫来提高自己。

不。

动漫作者,有他们自己的「专业」,编辑,有编辑自己的「专业」。

你一个编辑看一千部一万部优秀作品,你的眼光是站在读者上、作者上、老板上,你都不会对编辑这个职位有任何提高。

 

站在读者角度去看一万部作品,你只能提高自己的品味,渐渐地「我比较喜欢这样的作品」会自我催眠成「大家都比较喜欢这样的作品」。

站在作者角度去看一万部作品,你只能提高自己的作画技术的品味,比如分镜、构图、色彩这些,这会让你容不下作画技巧差的作者,埋没掉作者其他的优点。

站在老板角度去看一万部作品,你……算了等你当了老板再说吧。

 

总之,大家都说这个行业很浮躁。很浮躁就是因为大家都在「有目的地试」,想要试出一个发大财的路子然而试不出来。

撇开这些,专注在作品上,专注在自己本身能力上,才能知道自己可以做什么,怎么做好。

 

你一旦觉得你要背负国漫的未来,你想做好编辑是为了国漫的未来,你就跑偏了。

因为——优秀的作品和作者中国没有吗?有啊,所以国漫肯定有好的未来。

 

而优秀的编辑有吗?也有啊,但是那些应该都是在自己的环境下的个体优秀。说到优秀的普遍性、优秀要怎么做,没几个人说得通所以然。

所以,希望此文能给你启发。

编辑的专业,就专业在,他知道自己不是读者,不是画手也不是老板。

所以无差别招聘也没问题,《重版出来》的女主角还是柔道运动员,全剧她就没有表现出任何国内编辑的「爱干涉创作」的毛病。

之所以国内编辑爱干涉创作,一方面上文有说,另一方面,和国内动漫业看不起编剧,是有关系的,下次再聊。

评论(17)
热度(305)
  1. 共3人收藏了此文字
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

© 十漫个为什么 | Powered by LOFTER